华商连续四年荣登“ALB CHINA中国最大30家律所”榜单
11月22日,全球知名法律媒体《亚洲法律杂志》(Asian Legal Business)揭晓2021年ALB“最大30家中国本土律所(Top 30 China Domestic)”榜单,华商律师事务所连续第四年跻身该榜单,今年位列第17名。
《亚洲法律杂志》是汤森路透旗下的尖端法律杂志,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法律媒体之一,其通过严谨的调研和评价体系,评选出各个法律服务领域的知名律所、优秀法律服务团队和顶尖律师,是全球客户寻求高端法律服务最值得信赖的权威参考之一。
本次“中国本土律所最大30家”榜单统计了律所合伙人、律师、法律顾问、咨询顾问和外籍法律顾问的总人数。《亚洲法律杂志》在今年6-7月对律师事务所进行调研,综合考量截止至今年7月底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法律顾问、咨询顾问和外籍法律顾问数据,最终得出榜单结果。
华商从去年的24名攀升至第17名,上升势头稳健。首席合伙人高树主任在接受ALB采访时说,拥有又多又好的律师人才是律所走向规模化的必要前提,华商的人才培养以专业能力为核心,以“内生式”培养为主,在所有业务领域成立专门的专业委员会和研究院,其中既包括资本市场与证券、房地产与工程这类传统优势领域,又不乏数字经济、城市更新与棚改等新兴领域,与深圳这座走在科技前沿的城市相得益彰。这些专业委、研究院由资深律师牵头领导,帮助青年律师成长为中坚力量。除了“内生式”培养,同时也引进传统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和新兴专业领域的研发型人才和涉外法律高端人才。
高树主任表示,在前段时间召开的合伙人会议上,有12位律师晋升为高级合伙人、21位晋升为合伙人,其中九成是华商从律师助理或实习律师一路培养起来的。律所要立足于自己多培养一些新人,而不是仅仅靠引进外部人才。培养人才是一个正向的人才发展方向,假如律师界都不愿自己培养新人,那法律服务市场将陷入混乱。28年来,华商这样内生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成本相对较高,看上去有些吃亏,但从律师行业长远发展和平稳发展来看,这是一件好事。
华商规模迅速壮大,除了落实立体人才培养体系外,还得益于发展战略的确立:立足深圳特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战略腹地,布局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和主要经济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新型国际化体系的构建。今年以来,华商天津、武汉、西安、南京、揭阳、义乌等分所正式成立;4月,成立华商律师国际中心、国际业务部、国际合作部,在原有悉尼、香港分所和米兰、罗马、直布罗陀联营所的基础上,于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和美国的西雅图新设办公室或办事处,稳步迈向国际法律服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