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办公室

“前方报道”——西非加纳见闻

2024-11-25

西非加纳见闻

 

2024年中国国庆节前夕,缘于华商(加纳)分所筹建成立的机会,律所提供了赴非交换学习的名额。作为一个曾在法国留学的律师,多年以来始终对非洲充满好奇,于是我便主动申请了前往加纳这个位于非洲西部的国家(虽然加纳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其周边国家均说法语)。

 

加纳

HUASHANG

 

(从中国到非洲,跨越半个地球)

 

在出发之前,我做了不少功课,了解到加纳属于政治相对稳定、安全系数较高的非洲国家,而分所主任杨律师更是在加纳已经生活工作了20多年的“老衲”,因此内心的忐忑感消减了不少。最终,在经过20多个小时的旅途颠簸后,我踏上了非洲大陆。

 

(杨律师来阿克拉机场接机,他也是唯一持有加纳律师执业证的中国律师)

 

 

对加纳的第一印象,是其反差极大的环境,城市与乡村,现代与原始,发展与滞后,各种互斥的场景却出现在同一片土地上。就像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非洲一直是落后、蛮荒的代名词,但又经常能听说无数的致富故事,所以只有亲眼见证,才是消除信息差最好的办法。

 

(加纳的现代化与落后性并存)

 

写这篇见闻的时候,我到加纳一个月有余,对于当地情况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有必要先记录下本阶段的感受。篇幅有限,本文就暂且分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吧。

加纳

 

政治

 

加纳是一个多党制的民主共和国,采用的是类似于美国的选举制度,而2024年12月就是政府换届选举的时间。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政变夺权或武装冲突夺权来说,加纳的换届比较平和。故英、美等国将加纳作为“非洲民主政治的样板”而加以推崇,并经常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经济支持,故而,加纳有亲英美的传统,而并未采取像肯尼亚或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对中国有明显倾斜的外交策略。前加纳驻华大使有一次来律师事务所交流,他认为本届加纳政府并不擅长处理对华关系。所以,尽管在2024年中非经济论坛上,中国承诺将向非洲投资3600亿,但加纳并没有获得太多实际性的收益。如果本届选举是由来自全国民主大会党的John Mahama获胜,则加纳与中国关系可能会得到较大提升。

 

(两党候选人 Mahama和Bawumia的广告牌争锋相对)

 

 

加纳

 

经济

 

加纳总体经济环境更像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当然,二八定律之下,大部分当地人的收入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如果是普通行业,类似于工人、厨师、保洁等平均月收入大概在1000-1500赛地(约500-700人民币)左右,而像网约车司机等职业,收入能达到4000赛迪(约1800人民币),在当地已经属于中产阶级。

 

(当地招聘网站的平均工资,在700元人民币左右)

 

加纳贫富差距巨大,有人可以买得起上千万美元的豪宅,而有的人一天的伙食费可能才几块钱赛迪。比如当地的酋长,拥有大量包括金矿在内的土地,因而富可敌国,或者前些年知道从中国直接从事进口商品贸易的商人,也能成为富人。

 

虽然平均收入低,但加纳的物价却高得惊人,甚至和中国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不相上下,比如一杯咖啡价格约要36元人民币,汽油价格约7-8元人民币,鱼肉价格在25元/公斤。在这样的物价下,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是十分拮据的,反之,对于企业家来说,这样的低工资、高物价的市场,却无疑是创业的沃土。

 

(咖啡店的物价)

 

中资企业赴加纳的投资中,央企、国企在加纳的基建、能源、运输等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深能源在加纳建设的发电厂,占了加纳15%的发电量,中石化、中水电、中铁某局等的基建项目也随处可见。民营企业投资也在蓬勃发展,主要集中在工程、建材、汽车、农业、贸易、餐饮、住宿、娱乐业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在加纳的华人大概在3-5万人左右,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创业者正在涌入,各行各业呈现井喷之势。

加纳

 

法律

 

加纳的法律总体参照英美法系,因此在英联邦国家有执业证的律师在加纳可以基本无缝切换。同时,这也意味着加纳的民商事案件成文法条并不多,而需要引用相关的判例。律师开庭穿律师袍,戴假发。民事诉讼流程较为复杂,审级为三审终审制,因此诉讼通常经年累月,甚至出现有的诉讼打了10年,当事人全部不在人世的无厘头情况,因此和解(Settlement)往往是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

 

(戴假发出庭的黑人律师们)

 

而刑事案件则存在调查(investigation)、保释(Bailing)、沉默权、指控(Charging)、预审(Preliminary Hearing)等与大陆法系不尽相同的制度。除非得到法官批准,否则警局无法超过48小时羁押嫌疑人,因此在我参与的几起刑事案件中,往往只能接受嫌疑人超过羁押期限后获得保释,被动等待法院的进一步裁量。不过话说话来,一旦华人在加纳不幸遭遇牢狱之灾,同样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权利,比如保持沉默、不被超期羁押、立即聘请律师等权利。当然,认识靠谱的律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与华商(加纳)律师事务所的黑人同事一起开庭)

 

在执法环境上,由于加纳的华人往往英语并不是十分流利,所以经常在治安、税务、移民等政府部门执法过程中吃哑巴亏,或者因为不懂法律被迫支付高额的行政处罚费用,因此本地化的法律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大。就目前而言,加纳仅有华商律师事务所一家中资律所,在这过程中,律所在保护华人权益的过程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甚至有些攸关华人身家性命的案件,如果没有律师帮忙,当事人的人生就被彻底改写了。

 

加纳

 

环境及文化

 

加纳自然资源丰富,有较长的海岸线,除了南部几大城市,首都阿克拉、卫星城特马、库玛西等以外,加纳北部大部分还是村庄,处于部落和酋长管辖之下。因为受英国文化的影响,家家户户可以不吃肉,但必须吃鱼,因此鱼类仍需从国外进口。虽然本地盛产咖啡豆,但是几乎看不到正儿八经的咖啡馆,这同样是受到英国人爱喝茶的影响。这边最常见的食物是Banku、Fufu(类似于年糕的主食),吃饭基本用手抓,当然前提是会洗手。

 

(加纳当地的主食Fufu,一般可以配肉食一起吃)

 

本地人性格乐观,做远期规划的心态较少,往往在获得收入后就出去潇洒,等到没钱了再回来工作,因此来这边的企业想雇用本地工人的话,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加纳的结婚和丧葬仪式都很有特色,著名的“黑人抬棺”文化就是源于加纳,这也展示了当地人的乐天性格。根据生前职业的不同,coffin会被制作成各种有特色的形状,比如驾驶员的coffin就会被做成一辆汽车,渔民的coffin就会被做成一条鱼。

 

(为农夫定制的,被制作成玉米形状的Coffin)

 

然而,加纳有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公职人员会经常向中国人索要小费,因为他们认为中国通常比较有钱,而中国人花钱消灾的思想也助长了这种风气。同时,中国人对黑人表示友好会分享食物或者赠送红包,但加纳人会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不会对你特别感激。另外,加纳本地也没有酒桌文化,有一次我到黑人客户家里谈完事,正好是中午12点,客户很礼貌把我送上车,而完全没有请我吃饭的意思,不过我后来确认了下,这并不是谈崩了,而是的确没有这样的习惯。总而言之,和加纳当地人的相处,保持不卑不亢,既不用同情心泛滥,也不用就因此有任何的成见和歧视,平等相待即可。

 

如前所述,这篇文章是我来加纳初期的见闻,所见尚浅,有待对这片大陆更多的了解后,再分享新的感悟。在非洲的这段期间的主要目的,还是提升本地化的法律服务能力,正如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外资所随着世界500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现在正值中国企业出海热潮,中国律所有能力也有必要走出去,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优质、本地化的出海法律服务。

 

加纳

HUASHANG

 

 

 

律师介绍

 

吴泽凡

华商(上海)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执业领域:不良资产、破产重整法律、区块链法律、婚姻家事与财富规划、基金法律、涉外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