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律师参与的《新兴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问题研究》顺利结题
2019-05-13
5月11日,国务院参事室2018年的重点调研课题《新兴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问题研究》在北京顺利通过结题会验收。该项目由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革深圳市委会主持工作副主委何杰主持,华商高级合伙人王艺律师是项目的参与律师,全程深度参与课题研究。
2018年5月至7月,全国网贷行业平台出现了大面积的“爆雷”潮,给社会带来巨大伤痛,暴露出我国网贷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信息中介定位、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高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国务院参事室成立由何杰任组长的“新兴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组,王艺律师全程参与。该课题组一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梳理和国内外经验分析,先后赴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以及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等新兴金融风险集中的省市进行调研,并深入重点区级政府进行深入研讨。

随着专项整治和风险防控工作的逐步深入,课题组结合自身扎实的风险防控实践经验和调研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迅速形成并上报了相关建议7篇。其中1篇得到李克强总理、刘鹤副总理和肖捷秘书长重要批示,4篇得到刘鹤副总理和肖捷秘书长重要批示,1篇转送最高人民法院研究,1篇得到深圳市采纳并据以指导地方实践等,取得了较为丰硕、具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编写的《P2P专项整治与风险防控问答读本》(两版)共印制发放7000册,对地方的新兴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5月11日,会上何杰全面介绍了课题立项有关情况、课题组一年来开展的有关工作、完成的研究成果、上报的建议、获得的领导批示和课题预算和支出管理等情况,并就主要研究观点和研究结论进行了阐述。据悉,为应对新兴金融风险防控领域从业机构和问题平台多、涉众范围和地域分布广、资产质量差且权属不清且查核处置困难、监管规则和法制依据不健全、有序退出平台出借人意见表达和方案生效规则不明且投票平台缺失等突出问题,课题组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主要借鉴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资本市场的有关制度和做法,对新兴金融领域风险防控的机制进行设计,并针对实践中遇到的紧迫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会上,课题评审组5位专家从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过程、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等方面对该课题做了评价。专家认为:课题选题精准,时效性强;研究方法务实,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讨论掌握了真实的材料,反映了真实的问题;课题取得成果扎实,建议符合逻辑,具有高度的现实针对性;有较多成果获得高层领导批示,在顶层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所提建议如风险线索查实稽核机制、风险处置利益群体意见表达的2/3规则等中肯而具有可实施性,对相关风险领域良性退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专家们还从地下经济体系的金融支持、承认地方金融权力和场外市场建设、群体性司法救助的痛点难点、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等角度对课题的有关观点进行了讨论。总体上课题评审组对该课题从选题立项、研究方法、管理过程、取得成果和实践效果等角度予以高度肯定。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二司副司长、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静,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二司综合处处长、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阳等领导,以及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洪艳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主任尹振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院黄国平五位课题评审组专家参加会议。参加会议的课题组代表还有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副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韶华,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李凯等。
综合:深圳民革(id:mgszsw)报道